当前位置:首页近期要闻

国创观察 | “十五五”时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展望

发布时间:2025-11-10 09:02:34 来源:国创中心

2025年10月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(以下简称“《建议》”),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结合《建议》内容,从战略定位、技术变革、产业生态、系统安全等维度科学研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。

一、战略定位:从政策驱动向市场主导、创新驱动的转型
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长为基础坚实、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成熟支柱产业,《建议》提出“清理汽车、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”“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、技术研究开发、产品迭代升级,加快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航空航天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”,标志着政策的角色也将从普惠式的补贴扶持,转变为进行顶层设计和规范市场秩序的结构性政策。


观点认为:未来的产业政策将更加精准,重点将在促进消费需求、防止“内卷式”竞争等领域发力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并在人工智能、大算力芯片、固态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投入更多资源,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二、技术变革:人工智能AI成为核心引擎

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的上半场竞赛接近尾声,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已经开启,AI正在重塑汽车产业的每一个环节。《建议》提出“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,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”,并提出“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”“强化算力、算法、数据等高效供给”“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”等,影响着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、大算力芯片等底层技术不断取得突破,逐渐成为AI赋能智能汽车产品的关键要素,L2级辅助驾驶系统已成为市场新车型的亮点。


观点认为:未来将向高级别自动驾驶(L3+)规模化应用迈进,同时将智能汽车、智慧道路、云计算平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推进,这能有效降低单车智能的成本和复杂度,探索高级别自动驾驶的“中国方案”

三、产业生态:跨界融合促进开放式创新

随着智能化、网联化趋势的不断深化,汽车产业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制造业,而是正在演变为一个汇聚多项前沿科技的开放式创新平台,目前汽车与ICT行业深度融合,华为、小米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纷纷入局。


观点认为: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6G通信、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互动,产业链将推动低空经济、人形机器人等从概念走向现实,新材料、氢能等技术也会持续提升车辆性能和碳减排程度。

四、系统安全:科技创新引领全产业链自主可控

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,“小院高墙”“脱钩断链”风险加剧,《建议》强调“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”“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、工业母机、高端仪器、基础软件、先进材料、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”。


观点认为: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车规级芯片、车用操作系统、基础工业软件等领域仍存在自主化技术不足、对外依存度高的严峻挑战,亟待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实现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,增强产业链、供应链韧性。

在“十五五”规划指引下,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粗放式增长,进入精细化发展的新阶段,发展逻辑是以电动化成果为基础,以智能化技术为核心,以跨界融合为路径,以系统安全为底线,最终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历史性跨越。